萍乡已有好几名家长非常后悔没有从小让孩子跟我学编程,结果在其它机构那里浪费了大好时光.

不得不说不懂编程的家长给孩子报编程课大概率都是会浪费一些钱的。这还是其次,主要是浪费大好时光。名为“永无止尽”(化名)的妈妈说在萍乡某机构学了几年,又转到另一机构又学了几年吧。从来没有考过级,也没参加过什么比赛。

我深入想了一下。或许机构水平本来不怎么样吧,教学水平也不高,教不了深入的东西。因为考级如果没有考过,导致学生很可能会放弃编程的学习,为了保证学生续课率,所以不让学生考级。当然,或许有其它原因,大家自己去发挥想像力。这名学生流转到我这里来,我对其进行测试。发现Python没学好就又学C++。最后一个都没有学好!

其实,这个案例很典型地反映了行业的一个痛点:

机构”温水煮青蛙”式教学:用简单内容重复教学维持续费率,导致学生陷入”虚假学习”状态,学了,好像又没学。一考起来,啥也不会,则不敢让他考。

其实学习编程本质上不在于学习什么计算机语言。这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有些则盲目听信某网红某大咖说只有学C++有用。其实,大多数人能把Python和基础算法学明白就不错了。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去冲击信息学奥赛。 基础算法学明白了,思维已经具备,这个时候学C++非常简单,简直是降维打击。

今天下午我准备了比较简单的经典题目讲给这位学生听,可能讲的题目稍多并且打字速度太快吧,导致说讲课节奏太快而听不懂,并且发现连枚举法都没有听说过。所以结合这次试课:

我对他的规划为:

一:从头开始慢慢学C++,夯实基础。

二:同时学习计算思维,结合其它软件如Scratch及raptor流程图来锻练计算思维。

三:初中之前力争学到基础算法。

其实编程学习就像搭建积木,地基不牢时强行堆砌高层只会让整个体系崩塌。那些在不同机构间流转的孩子,往往缺的不是语言工具的切换,而是对计算思维的系统性打磨。就像我见过太多家长执着于 “学了多少代码”,却忽略了孩子连 “如何用循环解决重复问题” 的枚举法没理解透彻 —— 这才是编程教育中最该被夯实的 “底层代码”。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暴力枚举”而已。会这个了,编程操作大题就能得点“暴力”分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优化。

关于李兴球

李兴球的博客是Python创意编程原创博客
此条目发表在杂谈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